曲麻莱:积极推进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新模式 探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新路径(中国社会帮扶网·玉树站讯)近年来,曲麻莱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以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社联动、企业运行、社会参与”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和禁塑减废的新模式,扎实推进乡村垃圾资源化利用,高效运行垃圾分类回收站,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垃圾分类减量新路径。 环卫力量持续增强 群众收益再创新高 曲麻莱县坚持把开展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投入资金864万元,在原有40名环卫工人的基础上增加70名环卫工人,有效解决环卫工人不足的问题。在县内进藏国道线上车流量较多的五道梁、不冻泉两地修建垃圾转运站、垃圾回收分类分拣厂房,安装2台焚烧炉,购买垃圾箱40个。投入资金63万元建成麻多乡扎加村精准扶贫户环保工作站和县城垃圾兑换超市,提供建档立卡户和残疾人就业岗位17个,解决了全县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回收难题,全县五乡一镇19个行政村的牧民群众积极把牧区草原和公路沿线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兑换超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切实推动群众增收创收。 垃圾处理有条有理 分类试点卓有成效 环境就是民生,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曲麻莱县多措并举,切实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实招。约改镇、巴干乡、麻多乡垃圾分类回收站投入运行,“垃圾换商品”“换油卡”“换积分”活动深入开展,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垃圾分类减量新路子。各乡镇成立垃圾回收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人员对全域垃圾定期进行集中清理,分类打包可回收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盒包装垃圾,运往西宁销售,产生了可观的收益,群众得到了实惠。其中巴干乡德乃南宗垃圾清运有限公司垃圾分类年效益达5万元左右,扎加村精准扶贫户环保工作站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年收益达6万元左右。 网格管理层级分类 治理体系初显成效 全面推行网格化片长制工作机制,以“大、中、小、微”四个层级,将“乡(镇)、村(社区)、社、组”四级纳入网格化管理,构建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形成公路、河道沿途为线,单位、学校、寺院等为点,县、乡、村(社区)为面的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工作网格化工作机制,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推动实现城乡垃圾系统化收运处置机制,构建“垃圾资源化利用+焚烧处理+无害化处置”的常态化模式,实现县乡村全面覆盖,提升了垃圾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编制曲麻莱县2021—2025年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规划及实施方案,编报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建设项目,年内将完成县内1座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提升工程,力争到年底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达到30%以上,无害化处理在40%以内。 环保宣传面面俱到 禁塑减废行之有效 充分利用群众大会、微信、短视频等,宣讲国家、省、州、县有关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方面的政策,号召群众在处理生活垃圾时进行简单的干湿分类和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引导宣传。结合县域实际,组建“环保宣传流动车队”,常态化在乡镇、村(社区)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用牧民群众记得住、上手快、用得好的办法,积极引导广大居民群众不乱扔杂物,珍惜资源,减少能源污染,以实际行动自觉参与到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治理工作中来,真正形成全域无垃圾,全民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社会层面,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双管齐下,以“门前三包”等契约合同方式加以约束,制定符合政策的奖惩机制,督促和约束商户积极配合政府垃圾分类和标准排放各项政策。学校层面,各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以此来带动学校家庭共同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氛围。群众层面,通过文明新风互评互检的形式,形成邻里评比、优劣对比,引导牧户逐步形成生态环保的意识;政府层面,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划分环境责任区域,坚持每周五集体组织清扫制度,加强日常清扫保洁,常态化保持城乡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了对全县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有效监督,县领导小组对建立全县环境清扫情况进行评分机制,并对清扫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反馈、跟踪、巡捡、督办,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在全域无垃圾“环境革命”的推动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当地群众对付垃圾的手段也逐步升级,从简单的集中收集、填埋、焚烧,到如今的回收、分类、外送处置,方法越来越科学有效。人们的思维意识也明显改变,从资源的利用者转变为保护者,不但身体力行保护环境,而且能指导来访者妥善处理垃圾,实现了景观和环境的“双提升”、增绿与增收“双赢”、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互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