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帮扶网·玉树站
在线表单
832
企业名称:
*
产品名称:
*
企业所属市县:
*
产品介绍:
*
联系人:
*
手机号:
*
提交

花开玉树:藏族古村落焕发勃勃生机

与蓝天白云相映成景的拉斯通村


      (中国社会扶贫网·讯)8月盛夏,沿着通天河畔蜿蜒曲折的道路前行,藏族古村落——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渐渐映入眼帘。走在幽静的村巷里,错落有致的石砌小院、石板铺就的整齐村道、朴素的石头排水沟渠,鹅卵石、片麻岩砌就的灰墙黛瓦与远处的蓝天白云、青青草原相映成景,浑然天成。


石砌房屋古朴幽静


      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拉布乡党委书记尼达松保说这里就是“玉树第一棵杨树”的诞生地。


挺拔白杨高高的矗立在村道边


拉布是通天河上一个古老的渡口之一


      尼达松保:”在100年前,拉布是通天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虽然是称多县最小的一个乡,但是藏地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歌舞文化、石刻文化在我们这里汇聚。玉树的第一棵杨树也在拉布,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是目前古村落还在使用的最大面积的一个村落。我们要趁着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打造更美的拉布。“


      全国“人文魅力小城”、国家级少数民族特殊村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在的拉司通村,生态美、街道美、村落美。

拉布乡委书记尼达松保说:“玉树灾后重建,拉布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全乡都在原址重建,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门窗也采用传统藏式木质雕刻框架,保持了民居外观原有的风貌。”


一街一景、一户一型


      尼达松保:”当地老百姓对种花种树、种花、种草有特殊的情结,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花园,绿色生态,加上特色古藏村的石头房子、渡口文化、歌舞文化,看点多。“


      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参观,古村落里的家庭宾馆慢慢多了起来。


      走进村民久美才仁的古藏村家庭宾馆,古朴的石墙、雕花的门窗、小院中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划过上空的鸟鸣,优雅娴静。整栋建筑主体为三层凹字型,总面积1400平方米,共有28个房间。宽敞的房间里,浓郁的藏式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在二楼的民俗茶艺体验屋里,整齐有序地陈列着藏族游牧时代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及用品,给参观的客人留下一段古老而亲切的回忆。


      久美才仁说,从2011年开始,他们家发展旅游民宿,每年的6月份到10月底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前来旅游的全国各地的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每年也差不多有10万元的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这里的生动写照。自己的家庭宾馆营业后,解决了村子里10多个剩余劳动力,带动了9户农牧民致富,他也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拉布乡党委书记尼达松保说:“像这样的民宿在拉布乡共有26家,每家都有花园。今年5月份,我们也被列入了青海古藏族文旅小镇的项目中,这是国家对文旅发展的投资。这两年,拉布乡的旅游业也初见成效。现在民宿项目的接待能力,能够接纳500到1000人左右,这让乡民们逐渐找到一条致富之路。我们现在以古村落为主体,延伸、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拉司通村的民俗博物馆


      土登加措,是一位专注于藏族游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年轻小伙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民俗,了解藏族群众的游牧生活。从2008年开始,他们一家人就开始收藏、搜集藏族群众游牧生活的用品,并建起了拉司通村的民俗博物馆。目前,他的民俗博物馆里收藏的展品有500多件。


      土登加措:”收藏的原因也是为了保护、传承藏族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我们平时过年、过节都在这里,这就是一种活态的小型博物馆。我还打算依托当地特色的种养殖业,研发青稞酒、藏族传统背包等文旅产品,拓宽致富的渠道。”


      60多岁的村民赛富说,以前的拉斯通村可不是这样。都是党的好政策,让他们这个偏远的古藏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农牧民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赛富:”以前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你看现在,发展了,一家一户前面都有院子,种菜、种花、种树。现在我们的村子越修越美了。“


乡上的干部和村民促膝畅谈


      说到将来,称多县宣传部部长丹正才仁说:”下一步,我们将借乡村振兴的东风,把所具备的文化资源很好的挖掘整理出来,把这些古村落打造成为生态宜居、人文、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小镇。“


      回望这个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石片砌成的古村落时,悠扬的藏歌响起在耳边……拉司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