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帮扶网·玉树站
在线表单
832
企业名称:
*
产品名称:
*
企业所属市县:
*
产品介绍:
*
联系人:
*
手机号:
*
提交

玉树州四项举措持续推进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中国社会帮扶网·玉树站讯)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青海省非遗保护领域着力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实验区设立以来,玉树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持续打造藏族文化玉树品牌,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为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保障机制,加大传承人保护。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为加快实验区建设步伐,落实2022年度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补助资金28.5万元,以每人3000元的标准,95名州级非遗传承人享受到扶持政策。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玉树州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抓手,持续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推进实验区建设。2022年落实州级实验区专项资金100万元,各市县均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借助北京对口支援,自2021年以来每年落实300万元用于玉树州非遗整体性保护建设,形成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拓宽传承渠道 壮大传承群体。依托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项目专项培训等形式,强化人才培养,为非遗传承发展奠定了人才储备。建成各类非遗传习基地、体验店、展示馆98个,现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7名,其中:国家级 12名,省级54名,州级95名,县级216名。


加强品牌创建,创新“非遗+”。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有效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工坊基地、非遗企业的优势,依托职业学校以“非遗+课堂”模式,开展“青绣”非遗进校园薪火相传工程,130人完成授业培训。以“口传身授”、“以师带徒”等传承方式,开设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操作的“青绣”课程,使濒临灭绝的“马尾缠丝绣”藏绣制作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推动刺绣、堆绣等制作技艺焕发生机与活力,并以此研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玉树州现有省级“青绣”就业工坊2家、省级“青绣”培育企业5家、州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