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企业名称: *
产品名称: *
企业所属市县: *
产品介绍: *
联系人: *
手机号: * 提交 通天河畔见证藏文化千年活态传承的藏娘唐卡29岁的更尕扎西在绘制藏娘唐卡的间隙,时常会推门进入画室隔壁的小屋,沉思片刻。 小屋中陈列着他们加巴仓家族从明代起绘制并保存下来的一幅幅笔锋细腻、造像鲜活的藏娘唐卡精品。 更尕扎西正在工作。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对于更尕扎西而言,这扇门仿佛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他于小屋内思悟技艺,也在画室中绘制传承。 二十平米的画室其实也是更尕扎西的卧室,他所在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仲达乡歇格村是藏娘唐卡的发源地,目前这里有藏娘唐卡画师30余名,绘制基本在自家或寺院中完成。 走进歇格村,村民都住在2010年玉树地震后政府新建的房屋内,不少院中还停放着汽车。而在街的另一边,石头垒砌的旧居还依然保留,转塔的信众缓缓前行,远处冰雪覆盖的通天河与雪山交相掩映。 这座通天河畔的村落历史上因始建于公元1030年的藏娘佛塔坐落于此而被称为“藏娘”地区,而在此兴起和流传的唐卡理论和实践,俗称“藏娘唐卡”。 更尕扎西正在绘制唐卡。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藏娘唐卡最大的特点就是历代画师都严格遵守度量仪轨,千年未变。”长期致力于藏娘唐卡研究和保护的桑周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更尕才仁介绍说,藏娘唐卡诞生至今已近千年,相传其画师始终以鼻祖弥底嘉纳绘制的草图为尊。 “我画的唐卡和祖辈差别不大,度量仪轨是必须坚守的。”更尕扎西13岁时就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习藏娘唐卡,18岁起独立绘制。他说,藏娘唐卡内容丰富,以宗教题材为主,也反映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绘制唐卡也充实着他的精神世界。 2014年,藏娘唐卡被列入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昂文色格被认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更尕扎西正在家中的画室绘制唐卡。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沿通天河驱车行驶约三小时到达结古镇,54岁的昂文色格正在藏娘唐卡传承基地里边研磨绘制唐卡的矿物颜料,边向学生讲授不同矿石对应的颜色。 已经从事30多年藏娘唐卡绘制的昂文色格告诉记者,2016年玉树州政府投入100万资金,支持他兴建了该基地,他在基地内对藏娘唐卡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免费培训。 “在玉树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唐卡,但我对于绘制本身并不太了解,最近正好在藏文课本中看到关于唐卡的介绍,就和同学一起来实地学习。”现就读于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初三年级的才仁桑周说。 昂文色格说,唐卡在藏族群众眼中是“移动的佛龛”。玉树的藏娘唐卡在历史上曾声名远播,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地也保存有其珍品。但现代因地处偏远,对外交流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藏娘唐卡发展一度受限。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昂文色格在绘制唐卡的同时,也在积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唐卡文物,整理、编辑了《藏娘唐卡度量集》、《藏娘唐卡绘画教程》等书籍,预计两年内出版发行。 “藏娘唐卡饱含丰富的宗教与历史研究价值、美学与艺术价值,是玉树千年传承的藏文化珍宝。”昂文色格说。 玉树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文物管理所所长尕玛冈森说,玉树市正积极申请在歇格村筹建加巴仓珍藏馆来进一步保护和展示藏娘唐卡珍品,同时结合当地画师绘制技艺的演示和教学,吸引更多人实地了解藏娘唐卡,让文物和文化一起“活起来”。 更尕扎西也在歇格村义务传授唐卡技艺,他说,现在村里很多小孩都愿意来找他学习藏娘唐卡,自己有责任让祖先流传下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我现在画唐卡前还是会遵循祖辈的传统,焚香、诵经、净身,带着虔诚的心开始绘制。”更尕扎西说。 上一篇称多:珍秦十一村里牦牛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