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帮扶网·玉树站

称多:珍秦十一村里牦牛多

称多县珍秦镇珍秦十一村村支书久美旦周对于发展产业,有一套他自己的理解。


“把钱给到户,就跟把牛杀了吃肉一样吃了,就没有了。把钱给到合作社,就跟把牛放到草原一样。有了,还有。”


▲记者冒雨在珍秦镇采访农户,高原草地上到处可见吃草的牦牛


珍秦十一村总共有405户,单贫困户就205户,是珍秦镇贫困程度最深的村。早在2016年,十一村就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村里第一批72户291人入股,整合牲畜、整合草场,开始踏上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贫困户曲多不是第一批入股的户。珍秦镇是纯牧业镇,高原草原面积广大。从小就是自家放牧的曲多,信不过合作社。“自己的牦牛自己看,放心。”


直到一次雪灾,自家的牛几乎“全军覆没”,才改变了曲多的看法。“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牲畜有保障。”


称多县的“生态+畜牧产业”政策,让牦牛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也有保障。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经营,集体投保,牲畜死亡率低且出栏率高,同时能够有效对接市场需求,相比散养户更能抵抗风险。


看到入股合作社牧民日子越来越好,2017年曲多将家中的40多头牦牛入社,剩余的20多头牛平日轮流放牧,也有了保障。


2019年初称多县发生特大雪灾,称多县牧业受到冲击。以清水河镇为例,全镇所辖7个村均受灾,公路沿线的扎哈、尕青、扎麻、文措、普桑5个村积雪覆盖面广、厚度深,牲畜死亡率尤其高。最后统计出来,清水河镇死亡牲畜达占总存栏数的3.93%。16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死亡牲畜占存栏数的1.26%;散养户牲畜死亡牲畜占存栏数的5.20%。散养户牲畜的死亡率比合作社高出三个百分点。


曲多很庆幸自己早早加入了合作社。


▲珍秦十一村村支书久美旦周(右一)在村里农户家


称多县牧区大多数贫困户跟曲多一样庆幸。珍秦镇人大主席桑丁松保向记者表示,珍秦镇十一个村,村村都有合作社,群众的认可度达100%。


▲哺乳的牦牛


一村、一镇的变化,是一个州的变化。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重建的十年,正是玉树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十年。2015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玉树拉开了向贫困宣战的序幕,五年来,玉树州绝对贫困“清零”目标正成为现实,玉树这座高原新城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