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关键要解决三大问题(中国社会帮扶网·玉树站讯)乡村治理的任务是要解决问题的。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因人而变,因人而治,在治理上关键要解决重大问题和现实难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主要是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 人的精神思想问题 人的行为是受精神思想支配的,精神思想是治理之基础。迄今世界上对治理影响最广的是宗教,它深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财富观。在我国乡村,地域广阔,类型多样,人们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存在不小差异,如果对这些差异的性质及其增大的原因缺乏正确认识和合理对待,如果有宗教极端思想和敌对反动势力等进行曲解宣传、蛊惑煽动和恶意利用,乡村治理就会产生问题。在治理工作上,必须重视长知识、防渗透、求进步,提高对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国家制度的理论认识,开展正确的教育宣传,注重去“等靠要抢”思想、去极端化思想,立公民意识、立勤劳意识、立技能意识等。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还存在对此重视不足、麻痹大意等突出问题,一些重要领域不会管、不敢管和管不好。这是乡村治理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人的社会管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的行为不仅受他人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深刻影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矛盾与冲突都不断深化,社会管理是治理之基本。一方面,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不断深化细化,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促进人与人之间合作或协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必须要有人管、能管住和管得好。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经济独立性的提升,个人的发展需求层次会上升,人们对社会管理及政治参与会越来越关注,在管的方式上必须创新。这对乡村治理提出重大挑战。在治理工作上,必须强领导、有创新、提能力,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农村基层组织、治理单元和管理机构改革等。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组织管理不力、治理无效低效等问题,包括组织变革滞后、治理单元结构不适应和治理方式落后,一些重要事务没人管,一些重要区域缺人管,一些突出矛盾问题无法及时化解和解决等。这是乡村治理需要解决的基本性问题。 人的公共服务问题 |